您好,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欢迎您! 智慧校园 丨 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学生科

发布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次

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学校德育大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五育并举”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开创灵璧师范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德育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体要求如下:

(一)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五)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

(六)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二、德育内容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科学设置教育教学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二) 中国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

(三) 道德品行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生命安全、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

(四) 法治知识教育

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

(五) 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

(六)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学校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三、德育原则

(一) 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 知行统一原则。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四)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同时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

(五)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德育途径

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 课程教学

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学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二) 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组织开展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和德育工作。学生要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三) 学校管理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组织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共青团工作,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组织学生特别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团的基本知识,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入团。充分发挥团组织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要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要发挥德育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四)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凝练具有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结合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创意创效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宣传队伍,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杜绝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重点加强对校园网公告栏、留言板、贴吧等交互栏目的管理,发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帮助学生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及时发现并主动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五)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把志愿服务纳入教育计划,要依托各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课外活动阵地,发挥学生专业技能特长,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幼儿园、医院、厂矿企业等,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把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社区、做进家庭。大力组织学生向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

(六) 职业指导

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七) 心理辅导

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或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设施。

8. 家庭和社会

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和改进家庭教育,促使家长协助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

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充分依靠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完善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一) 学校工作评价

应结合本地区教育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深度参与的德育评价机制,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德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德育课开设情况及课程教学情况、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情况等。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其他课程德育渗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职工育人质量的考核评价,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职务聘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先进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二) 学生品德评定

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品德评定。学校要把学生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等的重要依据,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引导作用。学校要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德育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评定办法。对实训实习学生的品德评定应由学校和实训实习单位共同完成。

六、德育实施

(一) 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明确的机构(学生科)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学校及各系部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校长要把德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 队伍建设

学校要严格队伍选拔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制订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德育工作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选聘好班主任,每班应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可根据需要配备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教师高级岗位聘任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要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和团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 经费保障

德育经费要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包括德育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德育活动方面的经费。教学、管理经费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培训、社会考察与调研、德育教研有关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经费等。日常德育活动经费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要把德育活动场所、基地建设和德育设施、设备购置维修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四) 德育科研

学校要把德育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加强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德育工作调研,交流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研究和实际工作水平。要发挥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学校德育研究。优秀的德育研究成果要积极申报、参赛,获奖的,学校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积极推广。

 

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

2023年8月31日





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三全育人”管理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教育部“三全育人”、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皖教秘职成〔2022〕47 号)在我校落地生根,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三全育人”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开创我校“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价值引领

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练好党建基本功,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线,建立健全系统化“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

聚焦重点群体、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因材施教,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着力破解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守正创新,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增强“三全育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

)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党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把“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贯穿学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构建人人、处处、时时育人的立体化、一体化“三全育人”体系。

三、改革任务

)强化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组织领导体制

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完善相应工作制度。落实好校领导联系科室、联系系部、联系思政课教师,以及干部联系班级等制度,落实书记校长到系部、班级、课堂、宿舍、师生中去的“五到”制度,落实校领导干部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督促检查作用,建立健全经常性指导、调研和检查考评工作制度。

)完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身板硬、腰杆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让师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三全育人”“五个思政”育人新格局。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校院两级“三全育人”“五个思政”一体化工作体系和落实机制。

)创新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组织实施体系

优化顶层设计,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细化分解“三全育人”改革实施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针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师德师风、教风学风等重点、难点问题,设立重点攻关改革试点项目,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切实将“三全育人”“五个思政”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

)加大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保障支持力度

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核定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动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设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改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评价管理体系

围绕“三全育人”改革涉及领域,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健全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办法,定期开展考核测评,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四、改革举措

聚焦思政改革创新,着力打通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具体实施“十大育人”举措,重点打造学习文化、体育文化、创业文化、社团文化等文化育人特色品牌。

)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对现行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点。加强教材建设和课堂管理,建立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领导讲思政课和听课制度。加强教研室和教学团队建设,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推广使用一批在线开放课程、精品线下课程、精品虚拟仿真项目等精品课程培育一批育人示范课程。(责任科室教务科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机制,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创业大赛、岗位实习能力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谋划实施新时代实践育人精品项目。(责任科室招就办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文化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读书月”等文化建设活动,定期举行“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体育等系列活动。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开展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教育。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功能,深化校园精神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责任科室学生科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打造好思想政治工作网、手机APP客户端,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在师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加强师生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责任科室团委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设,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好心理社团文化节和“5•25”心理健康节等活动,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心理保健能力。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责任科室学生科

)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加强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研究梳理学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约束机制,引导教职员工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强化师德失范行为惩戒。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责任科室党委

)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为师生提供精准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在后勤保障服务中,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持续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在图书管理服务中,建设现代化 资源体服务体系,注重师生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七防”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完善“智慧校园”综合信息系统,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责任科室:总务

)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按照“经济扶贫、精神解困、服务育人”的工作方针,探索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实施文化资助和精神资助,以认定精准为前提,以需求精准为导向,以帮扶精准为核心,开展“物质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多元资助育人模式。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假期家访、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国家及省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以学生素质评价为依据,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深入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责任科室学生科

)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委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结合党建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深入实施“党建+”工程,全面推开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党委书记“双引领人”(思想政治引领、成长成才引领)工程,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推选展示一批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责任单位:党委

五、实施保障

)加强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育人工作统筹和评价督导。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成立 “三全育人” 相应工作小组,建立长效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完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及工作规范,确保中央、省委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制定学校“三全育人”培育建设系列制度文件,把加强和改进“三全育人”工作纳入年底考核评价范围,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强队伍保障

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三全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

落实经费保障

设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支持开展“三全育人”工作。设立“三全育人”专项研究课题和课改项目,支持“三全育人”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

 

                                       安徽省灵璧师范学校

                                        20239月1日 

 

 

 


灵璧师范学校学生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仪表仪态

总体要求:穿戴整齐,衣冠端正,仪表大方,符合中职生身份。

1.发型要求

简便、整洁、自然、长短适中,不烫发、不染发、不留怪发,能反映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男生不留长发、不剃光头,做到前不扫眉、旁不遮耳、后不触衣领、侧鬓不过腮。女生前额刘海不过眉、后面头发不过肩。

2.着装要求

着装要整洁、得体、大方,不穿拖鞋、高跟鞋、露脐装、超短裙、破洞裤、透视装等。

3.佩饰要求

不涂脂抹粉、不纹眉描眼、不抹口红、不留长指甲、不涂染装饰指甲,不佩戴耳环、耳钉、耳坠、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脚链等饰物,不纹身,不刻字。

二、进出校门

1.有礼貌地进入校门。进出校门时请自觉下车,推车进出校门。自行车、电动车必须停入在规定位置。

2.文明礼貌,见到老师、同学及来宾要问好,对待同学要和气,在课堂上要说普通话。

3.行走有序,行走时不勾肩搭背,不追逐嬉闹,上下楼梯靠右走,文明礼让,慢步轻声。

4.到校后,及时进入教室,按时交作业。

5.早读应自觉认真,不喧哗,不闲谈,不随便走动,不抄作业,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三、集会、升旗、跑操

1.集会做到快、静、齐,不拖拉散慢,听口令,站好队,按规定程序列队。

2.升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行注目礼。

3.认真、安静听取学校领导讲话或国旗下演讲。

4.跑操要整齐。

5.按规定路线依次退场,不滞留,不拥挤。

四、上课

1.课前准备。预备信号响。立即进教室就坐,将当堂课学习用品放在桌上,静候老师上课。

2.上课仪式。上课信号响,老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迟到学生应在教室门外,待仪式结束后立正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教室。

3.专心听讲。上课时坐姿端正,思想集中,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答问前应先举手,待老师示意后起立,站立端正,发言时态度认真,声音宏亮,发言完毕,得到老师同意后坐下,实验课时要听清要求,按章操作,爱护器材实验完毕,得到老师同意后离开实验室。

4.课堂纪律。上课时不随便讲话,插言。虚心接受老师批评教育,不顶撞、吵闹,不随便离开座位,不做与课无关的事。

5.下课仪式。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向老师行注目礼。师生互致再见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

6.独立作业。作业应按各科统一规格做,独立完成。如遇疑难,应请老师、同学,弄懂后再做,有了错误要订正。

7.安静自习。自习课时要专心致志,不影响他人学习。

五、课间

1.文明休息。下课后应离开教室远眺或适当活动。不高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吃零食,不准边走边吃。不说脏话粗话,不准骂人打架。

2.课间不得离校,有事离校要经班主任同意。值日生擦净黑板,要开窗换气。

六、中午用餐

1.在校外用餐的同学不准将食物带进校内。

2.在食堂用餐的同学购买饭菜时要排队,不拥挤,不喧哗。文明用餐,爱惜粮食,不挑食偏食。

七、值日、卫生

1.教室“六清”。保持黑板、讲台、地面、门窗、桌椅和墙壁清洁,每天打扫。

2.环境“五无”。包洁区做到无纸屑、无痰迹、无杂物,花圃内无杂草、无砖石、保持水池内外清洁。不向窗外扔物品

3.个人“四勤”。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

4.饮食卫生。不吃生、脏、变质食品,不喝生水,不买三无食品,不吸烟、酗酒。

八、活动课、集会

1.活动课。积极参加体育、文娱和科技等活动课,严守纪律,爱护器材,注意安全。

2.集会纪律。集会时做到准时到会,安静听讲,勤做记录,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九、爱护公物,节约水电

1.爱护公物。不在桌椅上涂写雕刻,不乱涂划墙壁。开、关门要手轻开轻闭,窗门要用钩子固定。搬移桌椅要离地。不玩水,不玩弄灭火器。损坏公物要主动赔偿。

2.节约用水电。人离开教室,随手关灯,电风扇。光线充足时不准亮灯。用水时要控制水量,节约用水。

3.爱护花木。保持绿化,不攀折花木果实,不踩踏草坪。

十、离校

每天学习、活动结束应及时离校。在校外要自觉遵守《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注意安全,不聚众闹事,不吸烟,不交不良朋友,不去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等不适合学生游乐的场所。注意人身、财务、交通、饮食安全。回家后及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预习工作。适当参加家务劳动。保护视力,保证睡眠时间。


上一篇:无
下一篇:教研室